当前位置:我爱考研教育网 >> 高校

所高校祝贺这个医学院决定改名“大学”:培养出5位院士,包括协和校长首批名

所高校祝贺这个医学院决定改名“学”:培养出5位院士,包括协和校长首批名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股神秘的医学力量在影响着的医学教育发展

12月28日,高质量推进学院工作。其中,一场隆重的挂牌仪式在皖北地区举行。

按照官方通报的信息:为了支持蚌埠医学院的发展,河北有两所高校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河北)智能汽车产业学院——河北工业学葡萄酒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为母校发展加油点赞高质量推进学院工作探索新路径探索高校服务和区域发展的新路径,造福皖北地区,紧密对接主体功能区和区域产业布,蚌埠市决定将蚌埠市第三医院划拨给蚌埠医学院,提升贡献度、支撑度和引领力;探索高校组织模式变革的新路径,作为蚌埠医学院第四所直属附属医院而存在,打破高校内学科专业壁垒和政策壁垒,该医院随即更名为“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第三医院”。

“医学界智库”观察到,以组织创新催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深层次变革;探索应用型人才特色培养的新路径,本次挂牌仪式有两点信息不同寻常:

第一,以技术发展逻辑体系构建培养方案,新增附属医院,探索任务式、项目式、探究式等培养模式,是蚌埠市与蚌埠医学院共建,凝练产教融合多方协同的育人机制,由市深度参与。挂牌仪式上,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把握重点加强课程,市领导称,蚌埠医学院非蚌埠市直接管理,但在创建学的过程中,蚌埠市要全力支持与帮助。

第二,规格不同。从出席领导上看,包含市委黄晓武、市长操龙灿在内的4名市委均出席。蚌埠医学院这边,校领导班子全体出席。

一次挂牌仪式,规格如此之高,并定调“目的就是为了创建学”。蚌埠医学院,一所皖北普通医学高校,凭什么?

培养5名院士

有北京协和校长、上交医学院院长

蚌埠医学院,常被人挂在嘴边的话题就是培养了5名两院院士,还都是医学专业相关的院士。

他们分别是: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范先群,科学院院士段树民、陈孝平、王福生

分别介绍一下这几个重磅人物:

刘德培:医学科学院(原协和医科学)原院长(校长),工程院原副院长,1975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三年制医疗专业,后留校任教。

范先群:上海交通学委、副校长,上海交通学医学院院长、委副,1987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

段树民:浙江学原医学、医学院院长兼医学中心(筹),现任药学,1982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

陈孝平:华中科技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外科学系、肝脏外科中心、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八年制及七年制临床医学规划教材《外科学》共3套,五年制《外科学》(第8版),1973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

王福生: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1984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

培养出医学院的执掌者、一名医学教材的主编者。可以说蚌埠医学院的神秘力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不计其数的医学生,甚至是的医学力量。

蚌医底子源于上海

培养出5名院士,在的医学高校里,数量超过它的只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医科学、海军军医学、空军军医学、陆军军医学等几所高校。

蚌埠医学院,与其它几所高校并列出现在榜单较高位置时,相信自己也惊呼“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从名气上,存在感并不强的蚌医,到底有什么来历?

2017年,蚌埠医学院原委副蒋晓铭在出席上海交活动的时候曾对学校历史有过介绍,“1958年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医学院)响应号召,在建院初期就分迁一半援建蚌埠医学院”。

图片来自上海交医学院档案馆

这段历史,被详细地记录在上海交医学院档案馆里:

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决定在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上海第二医学院对口援建,同时抽调原安徽医学院分优秀教师,创建安徽蚌埠医学院。

同年8月,上海第二医学院调出朱仁宝教授等10名教师、4名教辅人员组成第一批援建人员,前往蚌埠医学院工作。他们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基础学科体系,并且出任了生物学、物理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化学、外语、体育、政治八个教研室中的六个教研室负责人。

到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上海第二医学院共向蚌埠医学院支援输送教师49名、教辅8名。医学院及附属广慈医院(现名瑞金医院)、新华医院等接收蚌埠医学院派出进修人员60多名,帮助培养师资及代训医务人员。与此同时,上海第二医学院还向蚌埠医学院调拨量的教材、图书、教学用具、教学仪器、各种设备甚至课桌椅凳。

在上海第二医学院的无私帮助下,援建教师们经过五年时间的艰苦创业,蚌埠医学院初具规模,基础学科齐整,临床教学步入正轨,教学、临床、科研有序发展。

据蒋晓铭介绍,以朱仁宝、黄谷良、田厚生等为代表的一批上海第二医学院教授放弃沪上优越的生活,携带教学设备来到安徽白手起家,蚌埠医学院,他们为蚌埠医学院的创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援建前,同事们送别田厚生。来源:上海交医学院档案馆

援建人员中,如眼科专家田厚生等人,一直到上世纪80-90年代,离退休后才从皖北回到上海短暂生活。可谓一代人辛苦付出,将原上二医的医学力量带到皖北地区,保留并发扬。

援建的结果就是,除了诞生5名院士外,蚌埠医学院获批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且开始招收研究生。2003年,蚌埠医学院获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并于次年培养相关研究生。此外,蚌埠医学院还是教育“5+3”的临床医学专业试点高校。而其王牌专业临床医学成为一流本科点,学科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培养较多院士的高校

仅蚌埠和协和还是“学院”

关于高校院士校友统计的榜单有很多,有的榜单按本科毕业生计算排名,有的按研究生毕业生计算排名,有的把有过教学经历的也算作校友计算进入榜单。

但在不同的榜单上,蚌埠医学院总是“一枝独秀”。

知乎网友 @周瑞 做了一张名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至2021年两院院士校友人数排名(本科)》的表格:在近100所(不完全统计)培养出两院院士的高校中,仅蚌埠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不是以“学”后缀。

图源:知乎网友@周瑞

在第三方学评价研究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2020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上(未更新2021年最新数据),蚌埠医学院位列第65名,成为百强院校中唯一一个办学层次为区域性知名学的学校;同时,蚌埠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再次同属于不是“学”后缀的百强高校中的唯二院校。

蚌埠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屡次梦幻联动。

但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卫生健康直属、与医学科学院实行院校合一管理体制的全国重点学,是世界一流学科高校。

“北京协和”凭借历史地位,已经活出超凡状态了,三次取名学(医科学、首都医科学和协和医科学),最终主动放弃。协和已躺平,妥妥地对“学”不感兴趣。神就是神,叫什么名字不重要。

但蚌埠医学院做不到躺平,它身上担着重任——如果更名学,会提升生源质量(无论承不承认,事实就是如此),进而提高皖北地区的医疗水平,造福4000多万。

对此,安徽委高度重视,通过教育发布信息称,“2019年底,蚌埠医学院更名为蚌埠医科学一事,已正式向教育申报”;蚌埠市委市重视,早在2016年,就与蚌埠医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创建蚌埠医科学,到2018年,还专门更名学工作领导小组;淮南市也支持,将淮南市第一医院同步划给蚌埠医学院当附属医院(仍属于安徽医科学的附属医院)……

爹娘舅都疼,“考学”再不成功,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来源:医学界智库

责编:戴戴 章丽

制版:薛娇

版权申明

标签:蚌埠医学院 大学 院士 医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中国医科大学 蚌埠 北京协和医学院 附属医院 协和



IT百科:


网者头条:


王哲博客:日语市场seo文案是什么